收藏文章 楼主
万物的绘本:葛饰北斋手稿首次亮相大英博物馆
版块:美术资讯   类型:普通   作者:小悦   查看:584   回复:0   获赞:0   时间:2021-12-09 10:23:05
Image

2021年9月30日,大英博物馆推出了新展“北斋:万物绘本大全图”。尽管葛饰北斋(1760-1849)著名的《神奈川冲浪里》再次亮相,但这次它却退下舞台中心,充当了背景——展览的主角是一组大英博物馆新近收藏并首次公开的画册,包含了画家晚年创作的103幅小尺幅手稿。大英博物馆此前已经收藏有超过1000幅的北斋作品,而这批此前从未公开实物展示的北斋手稿,吸引了大量研究者和爱好者的目光。


与葛饰北斋的多数存世作品不同,这套《万物绘本大全图》属于“版下绘”。版下绘是制作浮世绘时由画家创作的纸本线稿,在正式的制版过程中,刻工需要直接将纸面贴在木版上进行描刻,因此已经完成的浮世绘是不会有版下绘留存的。浮世绘创作中版下绘必然的损毁使我们很难看到画师本人的创作,而这组最终未能出版的作品提供了宝贵的物质材料,这些明信片大小的手稿给今天的我们提供了想象江户的浮世绘大师工作的机会。


根据有限的记录,这本小册子辗转流传到海外,它曾经属于巴黎著名珠宝商和浮世绘收藏家亨利·弗维尔(Henri Vever),而它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北斋去世前一年巴黎的一场拍卖会上,此后就了无音讯,直到2019年被重新出售。大英博物馆购得了这件作品,在疫情爆发的影响下,于去年9月公开了本作的数字扫描图像,并最终在两年后的今天正式公开展出。策展人阿尔弗雷德·哈夫特(Alfred Haft)介绍道,这件作品在两年前巴黎的一场小型拍卖会中出现,被归为另一名画家名下。熟悉日本版画的艺术经销商以色列·高曼(Israel Goldman)怀疑它可能出自北斋之手,并联系了大英博物馆,最终认定其为北斋所作。


这组作品创作于19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之间,北斋在绘制这本手册时已经是七十岁左右的高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画家此前还经历过中风,因为后遗症而半身不遂。据记载,北斋自己凭借土方最终康复,并在之后进入了一段个人艺术创作的高峰期,创作了他最著名的《富岳三十六景》在内的一系列作品。


画册的标题《万物绘本大全图》会让人联想到百科全书,但同时又充满了漫画式的幻想与幽默。103幅图像涉及丰富的内容,其中展现了东亚各地的神话传说、人物风情、珍禽异兽等等,包括了中国、印度、荷兰、南蛮(葡萄牙)、安南(越南)、吕宋(菲律宾)等横跨亚欧大陆的地区。当时的江户政府仍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而在有限的海外贸易刺激下,江户的市民们对世界的好奇心日益旺盛。北斋的这批作品明显是瞄准了这个市场,而他大胆的想象在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北斋总是试图创造自己艺术家形象的新面貌,他的好奇心正如同他的才华一般,”哈夫特这样解读封面和展览的标题:“他仿佛对世间万物都充满兴趣。”


任何一本百科全书式的读物都少不了动植物,而这些形象也最能展现出北斋的精湛技艺。除了来自本地的动物之外,北斋也描绘了骆驼、银狐、鸵鸟等世界各地的珍禽异兽。即使在我们今天看来,北斋对这些动物的再现也颇为精准。除此之外,北斋还描绘了各种来自中国和各地神话传说中的生物,而他显然也不打算将它们与真实世界相区分,而是自然地穿插在图像中——在一只孔雀旁边画着一只凤凰;长着翅膀的海獭和长着羊角的水牛在海浪中翻腾。或是作为奇闻轶事的主角精心塑造一个场景。


人物画题材同样多样。在其中一幅画面中,北斋并置了三个印度、中国、高丽的人物,三人都穿着当地服饰,北斋还细心地为每个国家标出了多个常用名称,可见其功能是科普性的。中国的神话传说是出现频率最高的题材,有6张作品描绘了上古时期黄帝、炎帝、燧人氏等中华民族先祖。在一幅表现西王母在昆仑山中乘车出行的图像中,北斋在长度仅约15厘米的画面上用极细的线条描绘了西王母及侍从的服装与车舆的细节,并用散落的点和线营造了山中的云雾——也许正是这些在整本画册中随处可见的精致细节使得刻工望而却步,并最终使出版计划搁浅。

 
回复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回复:万物的绘本:葛饰北斋手稿首次亮相大英博物馆

Powered by HadSky 7.7.7

©2015 - 2025 学音悦

学音悦网校

您的IP:3.142.237.38,2025-04-26 02:30:59,Processed in 0.06332 second(s).

真人在线1v1教学 · 陪练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